了解問題並分享訊息非常重要:在瑞典的醫生暨生物學家卡爾.林奈(Carl Linnaeus)發明了他的地球生命命名系統將近三百年後,只有一百七十萬種動物、植物、真菌與微小的原生生物被賦予學名。
該職員指曾致電管理處,但只獲告知正跟進情況截至下午4時,至少12人受傷送院。
有在高樓層的人指逃生時警鐘灑水系統未有啟動,就連防煙門都未能推開,最終冒險坐升降機逃生。綜合媒體報導,火警在下午12時37分發生,於下午1時3分升為三級。香港銅鑼灣世貿中心發生三級火警,大廈內外冒出濃煙,超過300人被困在內。港台報導,事發時正在大廈內12樓一間餐廳廚房工作的梁先生估計,餐廳當時有過百人,形容情況混亂,又說受濃煙影響,市民的口罩都染黑。世貿中心低層正進行工程,外牆有棚架包圍,火警發生後地盤位置冒出大量濃煙。
該職員指曾致電管理處,但只獲告知正跟進情況。報導指多人走到平台位置等候救援,消防升起雲梯,陸續將多人送回地面。當政府忙著在兩天內整合口罩的物流並對接健保系統之時,透過釋出即時更新的開放資料,政府將面對民眾端的查詢介面交給了這群公民黑客。
參與者在數位平台(臉書、Slack、GitHub等等)上交流,並透過每兩個月一次的黑客松活動,尋找想要解決相同社會議題、又擁有不同技能的伙伴,一同來開發各種公民科技。因此,當COVID-19疫情爆發時,他們已經身經百戰了。分散式的查詢介面,也使得網站不會因為太多人連線而過載當機。在兩天、數十人不眠不休的口罩黑客松後,2月6日,口罩實名制正式開跑。
隔年1月31日臺灣政府宣布禁止口罩出口,並釋出戰備口罩交由超商販售,此舉卻引來恐慌的民眾大排長龍。政府為了疫調而實施實聯制措施,但初期各個商家方法不一,有的用紙本、有的要上網填表格、有的還趁機要消費者加入商店的LINE帳號,並收集不必要的個資。
關心數位隱私的公民黑客在聊天室裡討論各種解決方案,思考如何兼顧疫調與隱私。政府於是在2月初宣布徵用口罩,並推出口罩實名制。當街道上空無一人時,g0v聊天室卻熱鬧非凡,數百位活躍的公民黑客迅速打造了一個「疫情資訊野生整合平台」,裡頭包含了三級警戒的多語言翻譯、蔬菜箱共筆、確診者足跡比對地圖、遠距心理諮商訊息彙整、紓困申請資訊、疫苗資訊平台等等。參與者以「不要問為什麼沒有人做這個,先承認你就是『沒有人』」為口號,吸引「厭世代」的青年們將憤怒轉化為行動的能量。
超過100個視覺化介面、網頁地圖、App、LINE機器人等等不同形式的應用程式同步提供給民眾選擇。而她口中的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應用程式介面)是串接資料的介面,能讓政府手上的藥局名單及口罩庫存資料,以即時更新的方式提供給公民黑客進行程式開發。同樣的,在蘇迪勒颱風、高雄氣爆等等災難事件裡,都可以看見公民黑客們整合資訊、開發應用程式。2020年初口罩地圖事件後,臺灣幸運地在全球疫情中度過相對平靜的一年。
今年六月起,臺灣終於開始大規模施打疫苗。在這所有的公民科技專案中,有兩個受到政府的採用而發揮了巨大的影響力。
其中,由AceChen、pichu等人設計的簡訊實聯制,使用簡訊系統而非網路應用程式,並用手機門號來取代個資,這個設計被Au注意到,帶回政府內部改良成為現行的「1922簡訊實聯制」。明天下午,我的辦公室同仁會瞭解新的資料介面後跟大家說明,也會更新到共筆上。
圖一:八仙塵爆後,由g0v黑客們開發的傷患查詢系統。疫苗施打比起口罩分配,是更為複雜的物流、冷鏈、醫事人員的調度、場地的安排、民眾的預約通知等等資訊的串接。g0v不是組織或是團體,而是一個行動的網絡。有過口罩地圖經驗的Howard與臺南市政府智慧城市辦公室的執祕劉澄真(也是g0v的參與者)迅速協作,為臺南市打造出一套資訊系統來協助簡化衛生人員行政流程,並貼心的在民眾端設計了以LINE進行預約的「臺南打疫苗」。在實名制開跑前幾天,公民科技社群「g0v 零時政府」(以下簡稱g0v)的聊天室已聚集滿滿準備「大幹一場」的「公民黑客」(civic hacker)們,開始了一場名副其實的「口罩黑客松」(aka 黑客們以口罩為主題不眠不休的開發大會)。2015年的八仙塵爆事件中,臺北市資訊局主動提供傷患送醫的資料給公民黑客開發傷患查詢的系統,讓焦急的民眾可以上網查詢病患名單及所在醫院,而不致於打爆已經忙得焦頭爛額的市府電話。
當政府無法妥善的處理某個社會問題或危機,或是當政府本身就是製造問題的根源時,公民科技的介入試圖讓這些問題被突顯、得到緩解,甚至共創解方。2021年5月,疫情升溫,臺灣進入三級警戒,一時間學校停課,公司行號也實行居家或分流辦公。
將Au充滿術語、黑話的留言翻譯再補充脈絡後,意思是:「政府政策有改變了,請各位先不急著把做好的地圖上線宣傳馬英九曾經點名侯友宜的核四立場,這成為部分藍營人士攻擊侯友宜獲取政治、媒體利益的微弱切點。
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延伸閱讀 侯友宜千字談公投「人民利益擺最前,才有黨派」,朱立倫回應:在野黨有天職 國民黨支持者若借侯友宜打朱立倫,笑到最後的還是民進黨與民眾黨 劉泰英獻計「2024侯柯配」才能贏過民進黨,但政治未必是「一加一等於二」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
國民黨選擇扭曲侯友宜,硬把公投攪拌進來,不敢面對真相,毫無反思。這是一場藍綠與國民黨內主流民意的對決。民進黨旁觀侯友宜的公投立場和國民黨內戰。侯營必須用侯友宜孰悉的政治語言,才可能獲取眾人共鳴,這是他登大位路上的困境。
侯友宜當然是國民黨,但他不想當傳統國民黨,這是他自信能「政治極大化」的選項。侯友宜在公投一役選擇了「四個開放」,不傷民進黨。
侯在政治光譜上踩了「非藍邊」,不成為朱立倫的助力。宋楚瑜明確表達反萊豬之外,其他三個公投開放,或暗示「踩綠邊」。
侯看似無形、實則有形的「政治號召」,有2022連任考量,也保留2024可能性。如果要嚴格檢視,侯的千字文收回之前反萊豬的主張,在政治上絕非不表態。
深藍的人很簡單,賭爛所謂「藍皮綠骨」不跟黨中央為伍,因此有人把侯友宜打成「李登輝第二」。但是侯友宜文字的表現方式,完全沒有打動我。文字與政治功力,遠不如宋楚瑜的「一好三公道」淺顯、直截。朱立倫陣營如果不滿侯,也只能暗幹在心裡。
而是國民黨和民團是矛,想以小制大,刺穿蔡政府、倒蘇內閣,而民進黨和國民黨同是盾。他是經過深刻思考,切出一道政治光譜,而把我這種人納入,抽離藍綠定義的公投政治的。
這是親美變成反美、當過新北市長的朱立倫搞「四個同意」逼死侯友宜也要挺核四的困境。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
侯友宜〈我對公投的看法〉引用「我思故我在」,引起廣泛的迴響。不滿他的人分成幾類,深藍、戰鬥藍+挺馬金派、部分朱系人馬、部分綠營人士。
发布评论